Menu Close

中心簡介

國立臺灣大學為促進健康及快樂生活,並帶動相關產業之發展,以提升國人健康共識及促進國際健康學術交流合作,歷經三年多之協調、規畫及整合,於民國96年12月25日第2507次行政會議通過「健康科學與生活研究中心設置要點」,再經兩次籌備會議審查後,於民國97年10月14日第2545次行政會議修正通過,並由校長聘任賴金鑫教授為主任後正式開始運作。

中心成立宗旨
1. 校級跨領域功能性整合研究中心
2. 促進健康及快樂生活
3. 帶動相關產業之發展
4. 提昇國人健康共識
5. 促進國際健康學術交流合作

中心任務
1. 結合人文與科技,提昇本校健康科學與生活領域之研究,並建構整合研究機制
2. 推動健康科學與生活領域重點研究及國際交流合作研究
3. 規劃及舉辦健康科學與生活論壇,提出前瞻政策建議,及建構產業前瞻發展合作機制

中心價值與影響力
1. 學術成就:發展具學術價值之原創性、突破性之理論或實驗設計
2. 產業貢獻:創新或實用性技術,提升產業技術能量
3. 社會影響:對社會福祉、環境永續、政策推動產生影響或貢獻
4. 知識服務:提供設備、技術或人才培育等服務

本中心分為健康促進組、互補及整合醫學組、智慧輔助科技組、及健康評估及管理組,四個組別:

各組介紹如下:

  1. 健康促進組:本組致力於推動運動醫學相關領域之研究與臨床應用,聚焦於運動傷害的預防、治療與復健,提升運動員及一般民眾的運動安全意識,降低運動傷害發生率,並提供科學且有效的康復策略。透過整合醫學院與醫院資源,並與國家運動科學中心及體育署合作,本組積極開展兒童與青少年運動醫學相關研究與臨床服務;同時開發智慧化與個人化運動評估及輔助工具,以建立並推廣正確運動方式。研究團隊亦參與國際合作,深入探討運動傷害成因與預防機制,並與物理治療學系及相關臨床單位攜手,發展實證基礎之運動傷害防護計畫,落實運動安全的推廣與健康促進目標。
  2. 互補及整合醫學組:本組專注於探討運動對不同年齡與健康狀態族群之生理與心理效益,結合先進運動監測技術與體適能檢測,發展智慧化、個人化之健康運動處方。藉由量化個人健康狀況與運動需求,設計精準且具持續調整能力的運動計劃,提升運動效果與安全性。同時,本組亦致力於健康促進策略之推廣,透過社區講座、運動指導與團體活動,倡導健康生活型態,並與醫療機構、學校及健身中心等單位合作,強化運動健康服務的可近性與專業性,推動全民健康促進行動。
  3. 智慧輔助科技組:本組致力於促進老年人健康與延緩衰老進程,提升其身心功能與生活品質。透過針對不同年齡與健康狀況長者之研究,掌握影響老化過程的關鍵因子,並聚焦於退化性疾病的預防與處置,發展智慧化評估工具與個人化健康促進方案。藉由大數據整合生理、心理與社會參數進行系統性分析,找出有效的健康促進策略。此外,本組積極於社區推動健康講座與工作坊,提升高齡者與照顧者的健康意識與自我照護能力,並與醫療機構、長照機構及社區組織合作,進行疾病篩檢與健康教育,促進高齡友善與健康老化社會的建立。
  4. 健康評估及管理組:本組專注於整合人工智慧與健康科技,推動其於健康管理與醫療服務之創新應用。透過機器學習、深度學習與大數據分析等先進技術,進行健康數據的蒐集、分析與預測,發展個人化健康管理策略與醫療決策支援系統。並致力於開發智慧健康促進技術,如穿戴式裝置、遠距健康監測系統與智能應用程式,以提升健康促進的即時性與精準度。藉由與醫療機構、社區單位合作,建立大型健康資料庫,持續優化健康科技應用的成效與實用性,進一步促進科技導向之預防醫學與全民健康發展。

en_USEnglish